当前位置:首页 > 美文小说网 > 其他题材 > 六州歌头 > 分卷阅读550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设置X

分卷阅读550(1 / 1)

总管耳语几句。 顺喜当即进殿禀报,“陛下,崔连壁崔大人求见。” 正假寐养神的明德帝并不意外,只道:“速召。” 顺喜当即招何萍去昌顺门接人,特意告诫要避人耳目。 因此何萍来去都绕了路,用时比平日长一些。顺喜通报过后,便再一次自觉退下。 往常头疾发作之后,他都会劝陛下好生将养一日,政务挪到明日再处理不迟。但今日的事情太大,不多嘴方为上策。 殿内只剩君臣,崔连壁走近龙床,拿出一道奏折,“殷侯遗言,让臣务必亲自递到陛下手中。” 手向上举,大袖下滑,露出腕缠的白布孝球。 明德帝瞥见,按了按眉心,才伸手接折子。扫了几行便皱眉:“王义先代的笔?” 这厮先斩后奏调遣甘中州卫的事儿,还没过去。 崔连壁不知奏折内容,但想必其中某条肯定是推举王义先继任西北军总兵,就说:“王参议乃殷侯最亲近之心腹。殷侯相关之事,若他不可信,那西北无人可信。更何况,苍州战事还远未结束,他也没有伪造遗信的必要。” 战争还在继续,西北军不能群龙无首,打起仗来不能没有人统筹指挥。王义先作为二把手,论资历和能力,接任头把交椅都是顺理成章的事,多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画蛇添足。 明德帝把折子递给他,“你看看。” 崔连壁一看才知还涉及到了振宣军,又拿不定皇帝到底在怀疑什么,看着奏折苦思良久,道:“殷侯所言,无不有理有据,同时兼顾战局与朝局,臣想不出更好的安排。” 明德帝又从他手中把折子拿回去,再看到中途,重重喘息一声,颓然靠回枕上。 崔连壁略一犹豫,拱手道:“殷侯薨逝,臣亦悲痛难已。然陛下决断朝纲,日理万机,望保重龙体,勿要哀伤过度。” 明德帝将展开的奏折半盖在额上,少顷,喊顺喜进来。 “去政事堂,叫秦毓章几个立刻来见朕,还有……把贺鸿锦也叫来!” 顺喜应是,立刻派人拿牙牌去请。 三法司平日里都不怎么进政事堂,眼下这个点,得出宫去贺大人府上宣召。 秦相爷得知后,就让内侍们先去请贺大人,等人进了宫城再来政事堂通报一声,到时再和其他宵衣旰食的几位大人一并觐见。 宫门已经落钥,街道开始宵禁,核查起来免不了繁琐。 这么出宫转一圈,满京城有门路的人都知道了,皇帝陛下正召集重臣夜议。 诸位重臣齐齐赶到崇华殿之时,明德帝灌了杯参茶,换了常服,再披一件宽松道袍,盘坐在榻上,提及第一件事,便是要为殷侯追授并拟谥号。 追授有例可循。至于谥号,裴孟檀白日里就做好了准备,此时将备选一一提出,很快议定。 旨意定了,还得有人前往仙慈关去宣旨,并代皇帝到灵前吊唁。往常这等事务皆由礼部侍郎王正玄负责,但他此时尚在北黎未归,就得另行择人。 明德帝便道:“殷侯无人承嗣,贺卿身为兄长,合该代管后事,不如就代朕走一趟。朕准你扶灵柩回稷州,顺道看看你的家人。” 若对旁人来说,这大概是求之不得的好事。 贺鸿锦却拱手拒绝道:“禀陛下知晓,我遥陵贺氏与殷侯早已分家,约定世代不相往来。我母亲病重时召他回乡相见,他未答应,情分便已彻底断绝。因此,臣不便前去宣旨。有兵部、礼部与宗人府在,他的后事也不需臣来操心。” 他仍是一副断案的铁面,无情到同僚都忍不住朝他瞥来视线。 崔连壁更是剜了他一眼,主动高声道:“陛下,贺大人不愿意,臣愿意!” “你若走了,兵部事务谁来总理?”明德帝露出一副头疼的模样,片刻道:“罢了,还是叫盛环颂去。” 崔连壁有些失落不能亲自到殷侯灵前祭奠,但他的副手能代他去,多少也算安慰。 明德帝:“殷侯殁了,仗还得继续打,诸卿以为,谁能接他衣钵?仙慈关离京几千里,来回一趟不容易,任命早些定下来,好一道带过去宣了。” 这答案几乎是现成的,在场五位大臣很快就将意见达成一致,最佳人选就是王义先。 唯一的疑虑在于,“王义先到底不是殷侯,若全面接管西北军,再兼管振宣军,难免力有不逮出现疏漏。” 明德帝俯视众人:“振宣军既然拉扯起来,总兵人选也该有个定论,诸卿以为如何?” “陛下所言极是,振宣军虽是新军,但也不能长期地散乱下去。”崔连壁附议。 振宣军成立不到半年,建制并不完善,成熟的将官更是稀少。随着他们陆续投入战场,这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,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斗力,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。首先,就得有一个能让全军信服、能带领全军赢得胜利的将领。 其他几位立刻明白过来,皇帝半夜叫他们来,是要现在就进行一场廷推。 怎么这么急呢?有人心生疑窦,但此时也来不及细思,必须先考虑这个人选的问题。 只是这些年来将星凋零,来来回回能提的就那么些人,皆为老将。 与同僚低声议论过后,陆潜辛上前道:“陛下,臣以为,西北军的韩履宽韩将军,从戎二十年,有资历,有功绩,也有人望,可堪总兵之任。” 说话时便不着痕迹地瞥向左右,两位相爷神色如常,崔连壁却很快地皱了下眉。 陆潜辛从这短暂的皱眉里嗅出一点不同寻常的气息,崔连壁大约比他多知道些什么。 这也不稀奇。以殷侯谨慎而周密的个性,临终前势必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安排,也必定有奏折送回京达于陛下。据他近来所知,去岁开战以来,边关重要些的折子,总是从兵部递,已经许久没有经过中书省——折子经过崔连壁的手,谁知道他会不会先瞧一瞧内里玄机。 明德帝果然否决道:“殷侯向朕提过,这韩履宽要接王义先的任,不妥。” “还有这一层,那看来是臣失虑了。”陆潜辛被驳了就退回原位。他提出这个人选就是等着被否决的,是以还能沉得住气。 再回忆起先前所思,忽觉自己可能想岔了。 不经中书省而直达天听啊,相比本就和边军穿一条裤子的崔大人所获的些许便利,政事堂被无形削弱的权力与颜面重要得多。 沉吟间,就听贺鸿锦道:“如陆大人所举荐的标准,还有一人符合条件,就是北方军的秦广仪秦将军。” 陆潜辛心道,这算哪门子的符合条件? 秦广仪和韩履宽这两人粗看都是有名有姓的将领,细究却大有不同。秦广仪出身宛县秦氏,尚了晋阳长公主才有机会在北方军挣得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