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和硕睿亲王, 多尔衮军事才能出众,为清朝的建国,立下汗马功劳。 大玉儿,是皇太极的福晋之一, 名为布木布泰,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称呼,孝庄太后。】 这段人物关系的介绍,是让多尔衮和皇太极眼前一黑的程度, 虽然他们虽然没有关内礼教严明,可也没有草原上兄终弟及的习俗。 嫂子与小叔子……荭娄书院 多尔衮连忙向四哥道:“大汗, 我绝没有这种想法!” 皇太极摆摆手, 示意弟弟不必多说, 他当然信任弟弟,再者说,布木布泰一不是嫡福晋,二也不算他心爱之人,有这种传言,顶多让他没面子罢了,但多尔衮的能力有目共睹,考虑到他们如今强敌环饲,即使他要找弟弟麻烦,也不能是现在这种关键时候。 只是此类有关他的后宫的“惊喜”消息,他希望还是不要再有了。 等等…… 皇太极突然反应过来,太后?也就是说,他的儿子登基为帝了? 不仅多尔衮心烦意燥,远在沈阳的布木布泰,看见天幕后,也一脸迷惑不解。 大福晋哲哲很是担忧,与多尔衮的担忧不同,她的顾虑更多些,毕竟男女之间的绯闻于男人而言,是谈资,于女人而言,却很有可能坏了这个女人的名声。 【据说孝庄太后下嫁之事,发生在皇太极驾崩之后,清朝建国不久,南有南明政权,西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,皇太极因为猝死,并没有留下遗诏,当时皇位的有力竞争人有两个,一个是皇太极长子豪格,另一个,则是和硕睿亲王多尔衮。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,即位的并不是年富力强且战功赫赫的这两人,而是年仅六岁的皇九子,福临。 据野史传说,在福临登基前,多尔衮在布木布泰的房间待了一晚。】 说到这,蒲安将手里的稿子翻过一页。 多尔衮看着天幕,目眦欲裂。 绝对是明皇搞得鬼,这天幕先是助明皇见□□,让大明军心、民心一下子稳固起来,而后又中伤于他,其心可诛。 虽然转房婚在民间很常见,可他的大汗哥哥还活蹦乱跳地在他旁边呢!哪个男人愿意听到自己死后,自己的老婆再嫁自己的弟弟? 蒲安接着稿子继续念:“当然,所谓过了一夜,只是谣传,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。” 多尔衮:……说话大喘气是病!得治! 【不过据已有的史料推测,多尔衮与布木布泰之间,确实很古怪。 第一,他为什么会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,即使为了不让争储之乱殃及国本,他也应该支持胜率更大的豪格,而不是还是一个小娃娃的福临。 第二,根据清朝史学家蒋良骐所写的《东华录》,里面记载多尔衮‘亲到皇宫内院’。 第三,福临登基后,没多久就尊多尔衮为摄政王,进而是皇叔父摄政王,进而是皇父摄政王。 皇父这两个字的含义,不一般,这个称呼似乎告诉所有人,与其说多尔衮是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摄政王,不如说福临才是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皇帝。 在做摄政王时,多尔衮甚至会将皇帝玉玺搬到自己府中,便于批示奏折。 根据当时南明诗人张煌言所写的‘春宫昨日新仪注,太礼恭逢太后婚’,有专家做出推测,可能在皇太极死后,孝庄太后为了让儿子福临得到有力的政治支持,下嫁多尔衮了。 不过因为这首诗出自南明诗人,所以也有可能是作者不忿,以笔为刀,给清朝皇室造谣。 太后是否下嫁一事,一直是史学界有争议的疑案。】 多尔衮的心,如同过山车一样,七上八下,他看到天幕左下方关于他的留言—— “会不会因为福临年纪小,好控制,多尔衮才支持他呢?” “那多尔衮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呢?他那个时候是正白旗旗主,有兵、有权、有声望,而且有许多人建议他当皇帝,傻了才扶植小皇帝。” “我不想管历史真相如何,我只想磕cp,《孝X秘史》演得特别好,他们俩的爱情可感人了。” “不管历史真相,你怎么磕cp?不怕磕到假的吗?” “无所吊谓,我会造谣,在我脑子里他们俩已经拜过天地了。” 随着评论而来的,还有GIF图片。 图片里男女时而深情相拥,时而含泪相望,时而崩溃地大喊大叫。 多尔衮简直不敢相信,这就是天幕中人以为的他的模样,一个为爱痴狂的、只会咆哮的傻子? 【不管多尔衮有没有做福临的后爹,福临对他的芥蒂都是很深的。 顺治七年,多尔衮在塞北狩猎时坠马而死,福临听闻消息后,大为震惊,亲自率文武百官在东直门迎接多尔衮遗体,并且追封其为清成宗,多尔衮妻子也被追封为皇后。 然而仅仅过去一年,朝堂大臣纷纷上书陈述多尔衮的罪行,福临开始清算多尔衮的残余势力,并且褫夺了他的封号,掘开他的墓,据说还鞭尸,曝尸示众。 直到一百多年后,福临的曾孙乾隆恢复了他的封号。】 多尔衮被天幕描述的景象惊住了,他日后竟然死都不能安宁吗? 什么坠马而死,以他的身手,就是在行军路上,于马背上睡觉都不会掉下来,这一定是那小皇帝不满大权旁落,下得黑手! 经过祖宗网课,手拿造反秘籍的崇祯,一边忙活,一边看天幕。 之前是全天下看他的笑话,现在是全天下看金人的笑话,崇祯几乎要仰天大笑三声,真是风水轮流转,笑容不会消失,只会转移。 【说完多尔衮,我们来聊一聊孝庄太后,博尔济吉特.布木布泰。 不知道后金当时的传统习俗是什么样的,布木布泰在十二岁那年,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姑父为侧福晋,是的,姑父。 皇太极的大妃博尔济吉特.哲哲,是布木布泰的姑姑,她在皇太极的后宫中,不算宠妃,尤其在皇太极不断地娶侧妃后,布木布泰的地位一降再降。 但是布木布泰有出色的政治手腕,她曾说‘予虽在宫壶,太宗行政亦略知之’。 据说松锦大战后,洪承畴被清军俘虏,誓死不降,绝食多天,布木布泰对皇太极说,她能说服明军主帅,她扮作婢女,循序渐进地劝降了洪承畴。 虽然这件事的真假有待商榷,但布木布泰的确在清朝初年两代帝王年幼登基时,辅佐幼帝,尤其在康熙年间,她精心培养康熙,‘鞠养教诲,以致有成’,告诉康熙安不忘危,治国修身。 康熙亲政后,每日都要去给祖母请安,聆听祖母关于朝政的建议。 可以说如果没有布木布泰,清朝初年绝对不会这么安稳,更难得的是,她没有垂帘听政,也就是说,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