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设置X

分卷阅读37(1 / 1)

林甫杜绝了被后起之秀动摇地位,也让李隆基沉浸在自己贤明统治的幻想中。 两人都很高兴,除了前来参加科举了才子们。】 评论区—— “考生们:我有一句mmp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 “当时科考的成本可是很大的,光是路费就是一笔不菲的花销,这两人不是涮人玩吗?” “爬灰爱好者李隆基2.0:知道了,朕在改了,李林甫已经杀了。” “哎呦,装上瘾了哥?别光杀奸臣,提升提升自己吧!” “爬灰爱好者李隆基2.0:知道了知道了,朕今天已经批阅折子两个时辰了。” 一边看天幕,一边批折子,一边反思的李隆基,擦了一把脸上的汗,他现在感觉自己在所有人的关注下工作,压力好大。 杜甫看到这几条评论,眉头又是一跳。 天幕什么都好,既能预警,又能直谏,还会提供许多世人见都没见过的法子,但唯独一点不好,对天子毫无敬畏。 嬉笑怒骂,取乐打趣,皆随心而为。 也不知天下人受天幕这般影响,好是不好。 【公元750年,唐玄宗要举行祭祀大典,屡试不第的杜甫,献上三大礼赋,因此获得李隆基青眼,获得一次单独‘科考’的机会。 放到现在,相当于一个人多年高考失败,突然国家给这个人单独开了一场高考,可想而知,这件事在那时是多么轰动一时。 杜甫在一众朝野注目下,完成了他这次考试,但是,他只获得了一个候补的名额,他在候补席位上,一等就是四年,终于获得了一个河西县尉的九品芝麻官。 杜甫此时写下‘不作河西尉,凄凉为折腰’,以此表达他不愿做奉承长官的小人,朝廷便让他做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,相当于看守兵器的保安,结果没多久,安史之乱就爆发了。 所谓天下不幸诗家幸,杜甫大名鼎鼎的三吏三别,就作于这段时期。】 蒲安放出一段视频。 烛光如萤豆,映照出老者脸上沟壑般的皱纹,白发苍苍的老妪哭嚎,她跪到在地。 背景音传出“听妇前致词,三男邺城戍。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……” 苍茫空凉的声音,配上嘶哑的哭声,黎庶之苦,可见一般。 杜甫看到这里,苦笑一声,那时他遇到的老者,哪会如天幕展示的一般,衣裳只有几个补丁。 那两位老夫妻衣不蔽体,秋风萧瑟下,冷得打颤,房屋也颓败不堪,屋顶露了一个大洞,泥墙上也坑坑洼洼。 正在同看天幕的武则天、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皆默然不语。 他们出生于富贵之家,自小华服美食,京城繁华,百姓亦富庶,他们当然知晓世上有穷苦之人,可从没亲眼见过。 天幕的画面对他们而言,冲击力不小。 【唐肃宗李亨即位后,杜甫得到消息,盼望天下安宁的迫切心理,促使他去报效朝廷。 他只身北上,徒步行走,结果被叛军俘虏,关押起来,好在他官位不高,看守不甚严,所以杜甫逃了出来,从荒山野岭穿过对峙的军队,一路走到唐肃宗所在的凤翔。宏露薯原 面见皇帝时,他已是‘麻鞋见天子,衣袖露两肘’,唐肃宗大为感动,封杜甫做了左拾遗,一个八品小官,也是杜甫一生中,得到的最高官位。 但这个八品小官,杜甫也没有做多久,因为替房琯说情,被贬为华州参军,没多久就辞官了。 据新唐书记载‘关辅饥,辄弃官去’,意思是,因为关中地区遇到饥荒,杜甫便辞官而去了。 后来,杜甫投奔亲友,在严武的帮助下,他于成都浣花溪建了一座草堂居住,田园野舍,耕种生活,让杜甫能暂时忘却朝野动荡,他在成都草堂里,写下了不少诗作。】 天幕中出现了数张泛黄的纸,纸上写着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、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”……等等佳作。 评论区也热闹起来—— “杜甫真的写过好多诗啊。” “我没想到‘花径不曾缘客扫,蓬门今始为君开’竟然是杜甫写的!” “杜甫可没那个意思,纯粹是你心脏!” “天呐,以后再用这句诗形容那啥时,我恐怕都会想到杜甫了啊啊啊!” 杜甫不解地蹙眉,这句诗有问题吗?不然为什么这些人只针对这句? 监测机器又监测到了异常磁场,蒲安在一众教授灼灼目光下,看到了最新的一条评论—— 今天大家都有房了吗:“不知诸位谈及此诗,缘何言辞闪烁,似有他意?” 蒲安看向外面的工作人员,专门监测磁场的教授连续测了好多遍,比了个ok手势,示意就是这条评论出现前后,磁场波动异常。 蒲安确定了,这位昵称杀人诛心的大哥,就是杜甫! 不等她说话,评论区的粉丝就热情地向杜甫解释了这句诗的“含义”。 看了满屏不堪话语的杜甫大惊失色,难道他的诗流传的后世,已经被人曲解至此了么? 他连忙写下否认三连—— 今天大家都有房了吗:“某不是,某没有,你们别乱说!” 与此同时,李白也发送了评论。 梦想仗剑走天涯的李白:“没想到杜小友是这样的人!杜小友你能看到吗?你真是这个意思吗?” 杜甫:…… 自太白兄仙逝,他好不容易借天幕和太白兄说上话,结果还让太白兄看到…… 杜甫如果居住在现代,就能知道,有一个词可以很好的诠释他现在的感觉,这个词就是社死,而且是在朋友面前社死,尴尬感觉直接倍增。 蒲安默默闭上眼睛,她都能想象得到杜甫惊慌失措的脸色。 现在进到评论区,只会被大家留言的车速创死—— “还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,之前在网上刷到一句‘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公然拖我入林去’,结果我给老师背课文时,一下子嘴瓢,直接背了这句!” “现在恶搞诗好多,什么‘朕与将军解战袍,芙蓉帐暖度春宵’,‘京中有善口技者,从此君王不早朝’。” “你们觉得这样对吗?文学就要有文学的严肃性,这样恶搞,简直无下限!” 评论区开始争吵起来,伴随着争吵,时不时就有人抛出几句恶搞的改编诗句。 直播间外,文史专家们啧啧称奇,他们年龄大了,什么没见过,但这种别具一格的创新,他们还真没见过。 提起李杜之争的两位教授也不争了,开始翻蒲安直播间的评论区。 “文学果然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出来的,读者的释义,让这些诗有了别样意义啊。” 蒲安觉得头疼,教授,您确定这样的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