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脱离苦海了。 评论区的粉丝们答道:“最明显的区别是,看精Z颜色,不健康的精Z……” 他们回答得很细致,看天幕的人很崩溃。 一些人以袖遮面,不肯再看天幕,但从手指缝隙中,却能见他们躲闪的眼神,医者则更想知道不孕不育的治疗之法。 好事之人看假学究们不好意思,特意大声念出天幕中的文字,以作嬉笑玩闹。 旁人尚可,一些妇人们哭声哀哀,远在院墙外都能听到,而这些妇人,无不是嫁人多年却没有子女的,一些恶毒的人还会骂她们是“不下蛋的母鸡”。 她们的丈夫或低声叱责,或脸黑如锅底,有些人的婆婆,则拉着儿媳妇,小声劝她,丈夫是天,莫要让男人家在外行走时失了脸面。 而这些,远在现代的蒲安并不知晓,她继续道:“除了婉约的词,李清照还写过诗,其中一首夏日绝句,传诵至今……” 第15章 “她私下就是烟酒都来啊”(三) 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”蒲安读出这首诗,只觉胸怀激荡,“李清照这首诗具体作于哪一年,目前还没有确切记载,但作这首诗的背景和原因,有两种说法。” 短短两句,道尽豪情与志气,但凡读过或听过这两句的宋人,无不心生豪气,再看当今,自南迁之后,便不思收复河山,“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” 如此没有骨气脊梁,也难怪后人以“完颜构”之名称他。 天幕道:【第一种说法,是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,在遇到治下官员叛乱时,弃城而逃,李清照怒其不争,没有气节,便写下这首诗; 另一种说法,是说李清照见证了金兵南下,给宋人带去多少灾祸,然而南宋当权者偏安一隅,不肯收复失地,于是写下此诗抒发郁气。 无论是哪种原因,我们都能从中看出,李清照是一位爱国的、有骨气的女子,她的脊梁,比当时很多士大夫都要坚硬。】 蒲安说到这,有些激动,李清照是她喜欢的词人之一,纵观李清照的一生,除却诗词,她的生活态度更值得人学习。 【在赵明诚去世,家国被金兵占领的多重打击下,李清照病了,在她病重之际,有一个人,出现在李清照的生命里,他就是张汝舟。 李清照在病重之际,被张汝舟骗婚,婚后,张汝舟很快暴露了本来面目,他是因为觊觎李清照和赵明诚搜集的金石文物,又觊觎李清照才华盛名,才求娶的。 李清照发现他的真面目后,知道和离与休妻皆不可能,决定告发他科举舞弊,从而脱离婚姻。】 讲到这儿,蒲安有些气愤:【当时的法律规定,妻告夫,虽属实,仍需徒刑二年,这种法律很傻[哔——],可当时的世道对女子就是不公,李清照在这种情况下,宁可坐牢,也要离婚,足见她的勇气。 在朝堂上的友人帮助下,李清照只在牢狱里待了九天,张汝舟罪证确凿,被判流放。 关于李清照是否再嫁一事,众说纷纭,分为“改嫁”和“辩诬”两派,有人认为确有其事,有人认为这是他人恶意编造攻击。 但不管李清照有没有改嫁,都不会改变她在我国文史界的地位。 离婚从不是一个女人身上的污点,恰恰相反,李清照反抗丈夫,是她勇气的象征,她不在乎什么三纲五常,将自己一生葬送他人之手,她只在乎自己在乎的事,遇到不公,就拿起所有武器,保护自己。 我们能从李清照身上学到的,不止她的词,还有她为自己而活的勇气。】 评论区里纷纷鼓掌,宋人则不以为然。 女子就该守节,似李清照这般,纲常便要乱套了,士大夫命令仆人关闭门窗,不需女儿再看,可是天幕中的声音源源不断,他看女儿,发现女儿眼睛突然有了光彩。 再看天幕左下角—— “太勇了!清照姐姐请收下我的膝盖!” “话说那张汝舟小年轻,哪里配得上我们清照姐姐。” “就算要小年轻,也得要器大活好的小年轻啊,甩出美男照片.jpg” “楼上好小气,几张腹肌照算什么,来看——甩出无数张[英文学习资料.jpg],姐妹们随便拿,不用谢。” “楼上是懂什么叫掩人耳目的。” “而你,我的朋友,你是真正的英雄!(已保存,谢谢姐妹)” 直播间的粉丝们纷纷发出自己珍藏,蒲安只想死一死。 她说这段,是为了告诉大家,离开一个错误的人,就是正确的选择,不是为了让大家在直播间开车啊! 她的身边可是有一大堆大佬环绕着呢!大佬们不会觉得她们直播间不正经吧?虽然大家也确实不正经。 看看大佬们……诶?那个小姐姐怎么回事?怎么一边用机器监控直播间的磁场,一边忙着保存图片呢? 看到评论区图片的大佬们,呵呵笑着。 “现在的小同志们,真是见多识广。” “比我们那会儿强。” 看到图片的宋人们:…… 短暂的失语后,他们又炸了! 方才没来得及将儿女关紧房间的士大夫们,一蹦三尺高,但即便这样,也没拦得住儿女窃窃私语。 “都住眼!不对,都合嘴,也不对!总之,你们不许看!” 这些后世小娘子,真是恬不知耻,还有图中不穿衣服的男子,竟出卖色相,供他人亵玩,真是耻于与他们为伍! 李清照则饶有兴趣地看着后世小姑娘们发出的图片,原来后世之人,偏好壮硕男子,时人瘦削风流之态,恐不会流行于后世。 蒲安假装没看见评论区以物易物,大型交流现场,坚定地继续直播。 【我们现在看李清照的词,觉得柔美清丽,或许会认为词如其人,李清照许是一个伤春悲秋之人,但事实上,不是! 纵观李清照的词,其中有许多首都提及醉酒,什么‘东篱把酒黄昏后’,什么‘沉醉不知归路’,什么‘新来瘦,非干病酒,不是悲秋’。 这些词足以印证,李清照是个爱酒之人,她喜欢用酒排遣心中情绪,常常喝得大醉,醉酒在我们现代来看,都不是好习惯,旁人见了都要说上几句,遑论是对女子约束力极大的古代。 有没有人批评李清照好酒呢?我想肯定是有的,但李清照在不在乎呢?她的词就足以证明了吧。 世界上有很多旁人评价、旁人眼光,也有世俗约束、世俗规训,有的人不喜欢枷锁,就想掀翻这些;有些人不喜欢枷锁,却不会把枷锁放在心上。 李清照就是那个不将枷锁放在心上的人,她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,什么女子之事,什么闺门之训,她不在乎,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