敌可劫掠后,这些旧部便成为了金国权贵们的绊脚石,他们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, 双方冲突无数, 给金国治理辽国旧地带来无数麻烦。 宋军出动, 这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出兵的理由。 最重要的是, 若是攻城之战,金国便是拿下,也必然伤亡不小,但若是在关外草原上战斗,那便是金国铁骑的天下。 完颜宗干等人并没有在东北的兴庆府,而是驻守在辽国曾经中京大定府,平定蒙兀部,在知道宋军出击后,金国反应十分迅速,由大将宗望领兵两万南下平州,准备攻打离他们最近的李彦仙部。 同时,去信给西枢密院的娄室,约定与其共同出兵,南下抚州,攻打岳飞部。 …… 能成为大宋新军的将领都是一代人杰,朝廷的意思虽然很是委婉,但背后的用意,他们只需稍稍想想,便能通透。 如此,还有什么好说的呢? 燕京府的三道关口驻军几乎是立刻出兵。 李彦仙知道金人主力来他这个方向时,激动得整个人都颤抖了。 作为新军将领,他得陛下的观注是最少的,甚至连已经失宠滚回西北的种彦崇都比不上,虽然官家从未克扣过他的任何军需,但这种被别人比下去感觉,萦绕在心,让人夜夜惦记,不得安眠。 如今,金军南下,他却是有了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。 于是他召集手下,开始研究战术。 在这两年来,朝廷对他所在部队增加了大量最新的军械。 军中有最新铸造的八门重炮,另有普通炮八十门,小炮八十门。还有重□□五百支,火粒充足。 李彦仙于是带兵敌军的必经之处,辽西大凌河设防,在渡河之后挖起壕沟,环列车盾,将火炮营扎地此地,并以枪骑兵与步卒千人,护卫此营。 随后,宗望带兵而至,试图冲破对方炮营。 但李彦仙炮火齐发,宗望几番冲杀,都未能靠近成功。 随后,宗望又分兵绕行,试图换一处渡河,引诱李彦仙部来攻。 李彦仙部反而主动出击,向空虚的金国大本营大定府行军。 宗望终是不敢赌与李彦仙换家,追上与其一番大战。 李彦仙以步兵护卫在炮火前,让枪兵防卫后方,一边前进,一边发炮,有火力的护卫,偶尔有零散的金国骑兵冲入阵前,也会被枪兵点掉。 宗望与其在平原上大战半日,他手下的精锐终是不敌,开始溃散,见此情况,宗望已知此战不能胜,只能带兵马退去。 李彦仙带兵追击了一阵,但宗望十分果断,留下数百人断后,等杀灭敌人时,宗望早已逃远。 此战大捷,事后清点,收敛了上千尸体,宋军伤亡微小。 唯一损失大的,便是火药,这次大战,用掉了储备火粒的三分之一。 “这哪是在打仗,这是在烧钱啊!”李彦仙对此感慨。 …… 宗望败退后,金国大定府一时如临大敌,女真士卒开始修缮城墙,防备宋国大军真的打过来。 同时,对于大宋这新武器如何破解,金国上下产生不同讨论。 这一次和守城不同,他们遇到了全新的战法。 当炮火与步卒配合协同时,他们引以为傲的重甲骑兵铁浮屠便遇到克星。 因为重甲,马匹的负重极大,没法冲刺太快,容易成为炮火的靶子。 若不披重甲,则会被大宋步卒的□□排队点名,也是冲不过去。 若是以盾车抵挡,可敌方的炮火能轻易打碎他们的盾车。 这几乎是无解。 “除非我等也有火器!”执掌内朝的完颜宗干沉声道。 执掌国库的完颜希尹摇头道:“前些日子,我派人去宋营,盗□□数支,也已经吩咐匠人防制。” “那你为何摇头?”宗望大喜,“那只要等些时日,我等便能有火炮了?” “难,”完颜希尹无奈道,“虽然能防制其形,但我等没有火粒,虽有让工匠以硝石制成火粒,威力却大大不如。且价格昂贵,多发几次,其内便热如火炉,无法重新再放火粒。” 宗望等人面露失望之色。 于是金国众臣又开始讨论如何才能得到大宋的武器和匠人,尤其是火粒配方。 配方太难了,听说是大宋有专门的火器司,不同配方都是分不同人制作,最后调配时又是另外的人,只能拿些原料。 还有火炮,那玩意太大了,想拿到远不如□□容易。 最后完颜宗干等人做下决定,准备以谍报等手段,尽可能地刺探大宋军情,最好在能在战中破坏粮草火粒等物,再考虑攻打之事。 为此,他们愿意动用所剩不多的国库财物。 这关系到他们将来的立身之本,多少钱都值得。 外部破解不了,就从内部开始,他们不信大宋军营全是英勇正直之人。 就算他们是,他们的家中亲眷,也会是么? - 东京城 ,樊楼。 做为大宋百年来最知名的酒楼,樊楼并不是一栋楼,而是四五座巨大楼宇群,高有三层,每层都有五六米的挑高,楼栋之间,空中还有廊桥连接,是王公贵族最喜欢的消费场所。 只是,在新皇上位后,这大宋第一酒楼,便没有先前的那么繁华了。 第一是泽园吸收了大量的王公贵族游览消费,二是皇帝陛下不喜奢华,也不像前朝那样动不动赏赐朝中百官,官吏们便不再那么频繁地来上座了。 这让樊楼的执掌人甚是心急,他们可不想这比大宋年纪还长酒楼就这样衰败下去。 于是,他们也踏入了改变的行列。 京城的人们惊讶地发现,樊楼中的其中一座,居然正在被拆除,并在原地运来了大量的石材、泥灰和青砖。 这是,要修成什么样的宅子? “这真的能成么?”樊楼掌柜看着那已经被拆掉的楼宇,十分心疼,那是仁宗皇帝年间修的大宅,都有八十年了,居然就这么拆掉了。 “成亦可,不成亦可,”他东家静静地看着窗外,又看了一眼手中建筑图纸,感慨道,“这座圆形石楼,高有三十五丈,可观京城盛景,每层有独立包厢,又有透明玻璃窗户,不惧严寒,下层圆厅,也驻百业……” 这样的建筑,是传世的! “便是不成,也能让世人将目光转回我樊楼,而不是去什么园子。”对方斩钉截铁地道。 掌柜顿时拜服:“老爷英明!” “那倒没有!”对方摆摆手,“还是官家英明,是他颁布法令,不再禁止高塔之物修筑,我才能想出此招。也才有神霄院才子敢筑此楼。” 城中的建筑是有规定高度的,否则很容易被扣上一个私窥探宫闱的罪名。 所以他才敢修这样的楼宇